状元,是指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殿试第一名。元,为第一的意思。状,则来源于唐代典制,其时,举人赴京参加礼部考试都须投状报其等第,此为状之意也。而投状之人中居首者则被称为状头,即“状元”,这也就是状元一词的来历了。
状元为国家科举考试中之独占鳌头者,为文人士子阶层中的佼佼者,无论文章词赋还是笔墨书法皆有其独到之处,历来为人们所重视。今玉林市博物馆内收藏有两幅难得的清代状元书法作品,无论是书法还是内容皆有可取之处,下面一一介绍给大家,以飨读者。
清陈继昌行书七言联
清陈继昌行书七言联,纵124厘米,横30.5厘米,二级文物。对联上联为“早韭晚菘羹糁熟”,下联“阳春白日风花香”。上款为“莲舫九先生正”,并钤一枚红文篆书印“圣制书者传心德”。落款为“憇庐陈继昌”。款下钤两印,一枚为红文篆书印“陈继昌印”,另一枚则为白文篆书印“科第自唐宋已后名次十三”。
此幅对联的作者为陈继昌。陈继昌(1791~1856),原名守壑,字哲臣,号莲史,广西临桂人,是清代名臣陈宏谋的玄孙。清嘉庆二十五年殿试状元及第,历任翰林院修撰、江西按察使和山西、直隶、甘肃、江宁布政使及署江苏巡抚等职。著有《如话斋诗存》等。
陈继昌于1813年(清嘉庆十八年)参加广西乡试获第一名,中解元;1820年(嘉庆二十五年)参加会试,获第一名,中会元;同年举行殿试,又获第一名,中状元。其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,第十三位也是最后一位“三元及第”者。故在其书画上常有如“科第自唐宋已后名次十三”、“古今科第名次十三”等印章。
对联上联“早韭晚菘羹糁熟”,韭指韭菜,菘即白菜,糁则是以米粒和羹的意思。此句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的《戏赠彦深》一诗,整句为“葱秧青青葵甲绿,早韭晚菘羹糁熟。”下联“阳春白日风在香”,阳春是指温暖的春天,词句的意思是在温暖的春天,丽日当空,微风吹拂,带来阵阵花香。该句出自晋无名氏《白纻舞歌诗》之三中的一句,原句为“阳春白日风花香,趋步明玉舞瑶珰。”
两句联语,以“早韭晚菘”对“阳春白日”,以“羹糁熟”对“风在香”,词句间勾绘出了一幅春日暖阳下,炊烟袅袅,花香四溢,粗茶淡饭,恬淡而居的春日田园生活图景,表达了作者对于悠然闲适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渴求。与今桂林市博物馆所藏的一幅陈继昌行书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,其联语为“黄米饭香青菜熟,乌皮几净白瓯清。”
清陈冕行书四屏
清陈冕行书四屏,纵134.5厘米,横33厘米。行书四屏,内容为:“方唐牧之至盛,有天骨之超俊,勒四十万之数,而随方以分色焉,此马居其中以为镇。目星角以电发,蹄椀(踠)踣以风迅。鬐龙禺(颙)而孤起,耳凤耸以双峻。翠华建而出步,阊阖下而轻喷。低驽群而不嘶,横秋风以独韵。若夫,跃溪舒急,冒絮征叛。直突而建德项絷,横驰而世充领断。咸绝材以比德,敢伺蹶以致吝。岂肯浪逐金粟之堆,盖当下视八方之骏。高标雄跨也,“狮子攘狞,逸气下衰而照夜矜稳。于是,风靡格頺,色妙才骀,入仗不动,终日如坏。临米芾阳天马赋。”落款为“陞階二十七兄大人正,冠生陈冕”。款下钤两枚印章,一枚为白文篆书印“陈冕之印”、一为红文篆书印“冠生”。


四屏作者陈冕(1859-1893),字冠生,一字灌荪,号梦莱,祖籍浙江绍兴,出生在山东济南,寄籍于顺天宛平应试,清光绪九年(1883)癸未科殿试状元及第,授翰林院修撰。陈冕的书法,有学者评价其“有晋唐之风,具赵孟頫之气韵,行笔转折,皆颇有法度”。
陈冕的这幅四屏临自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之《天马赋》。《天马赋》为米芾的传世名作,清康熙皇帝曾评价其为“纵横骞翥,前无古人”,明清两代多有名家临摹仿写,著名的有董其昌、沈荃、张照等等,而康熙皇帝也曾临摹过《天马赋》,只不过其临摹的是董其昌临米芾之《天马赋》,康熙皇帝临摹的《天马赋》在当时被制成一套屏风存放于宫中,并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,今天我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。
以上两幅书法作品是清代不同时期的状元所书,一幅为晋代和宋代诗歌的巧妙对仗配搭,一幅则是对古代书法大家名作的精心临摹,二者的书法各有千秋,但皆学古代先贤,根底扎实,功力深厚;而所书内容又皆为古代经典,一幅为流传千古的古诗名句,另一幅则是彪炳史册的书法名作。
在欣赏这两幅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之时,我们不禁感叹于古代状元们在书法艺术上的非凡成就,同时状元们熟读经典、善用经典、以经典为纲的深厚学养也十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借鉴。特别是在知识浪潮日益汹涌澎湃的今天,如何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肆意遨游,如何在信息轰炸的年代里,依然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?阅读经典,追寻经典,向古代的状元们一样以经典为纲,以经典为本,努力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主干、框架,亦不失为一种最为明智的选择。